01商品参数
期刊名称 | 青少年法治教育 | 出版周期 | 月刊 |
单期定价 | 30.00元 | 期数 | 94期 |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465/G4 | ISBN | 977209633925801 |
国际标准刊号 | ISSN 2096-3394 | 开本 | 16 |
页数 | 72 | 适度人群 | 在校师生,教育工作者,校长,法律工作者和其他对法律感兴趣的读者群体 |
主管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02订阅信息
订阅价格
全年价格 | 半年价格 | 季度价格 |
---|---|---|
360元 | 180元 | 90元 |
订阅方式
•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0-235) |
• 拨打“11185”邮局订阅电话 |
• 各地区邮政窗口办理 |
03征稿启事
征稿要求
• 与法律或者法治教育相关。
• 符合青少年发展特点。
• 内容精炼,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句通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投稿办法及要求
• 所有投稿统一发送至邮箱:tougao@qspfw.cn,邮件主题请标明文章题目+作者,并留下具体的联系方式。
• 如不同意编辑部对稿件进行修改、编辑加工,请在邮件中注明;凡未注明此项内容的,视为作者同意修改。
• 稿件刊登时会注明来稿作者姓名(或笔名)及工作单位,不同意发布此项内容的,请在邮件中注明。
• 本刊享有该稿件的财产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发行权)。稿件刊登后,会向作者支付稿酬并邮寄样刊。
• 凡采用的稿件,编辑部会在两周内回复邮件确认。邮件发送成功后两周仍未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可自行处理。
04期刊简介
《青少年法治教育》期刊由教育部主管,是针对中小学管理者和师生发行的法治教育类期刊(G4),旨在为中小学师生提供内容丰富、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法治教育读物,为教师开展法治教育提供展示、交流、参考的平台,增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意识,培养法治精神,让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05期刊目录
06编辑推荐
《青少年法治教育》期刊由教育部主管,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内容丰富、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法治教育读物,为教师提供开展法治教育提供展示、交流、参考的平台,增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意识,培养法治精神,让法治教育落到实处,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好帮手、好朋友。
07编辑部简介
《青少年法治教育》编辑部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承担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编辑、出版、交流和发行任务。为了加强管理,指导期刊编辑部开展工作,期刊成立了由法律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权威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国内知名高校法学与教育学专业的学者以及公检法机关的专家等,强大的专家团队为期刊内容的方向引导和权威正确提供了专业保障。
除此之外,编辑部还独立策划、编辑、出版了十余本图书。其中《新编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权威翔实、条理清晰、分类准确的内容,成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教师在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书。专门面向小学生读者群体开发的《108条你必须知道的法律常识》也以精彩的案例故事、实用的法律知识、生动的图画演绎等内容,帮助不同学段的广大中小学生通过逐级递进、循环上升的方式认识法律、了解法律,进而实践法律、应用法律。
08精彩内容
看点一:【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观察】
讲述宪法故事 展示法治素养 洋溢青春风采
—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回顾
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召开。在“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的舞台上,各演讲比赛选手围绕社会热点、案例故事、自身体会等方面,讲述学习宪法法治知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心得体会,全面展示学讲宪法的成果和风采。在“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素养竞赛的赛场上,各代表队由小学组、初中组、高中(含高职)组、高校组的各1名选手组成团队参赛。选手在比赛中遵守比赛规则,积极应对挑战,将所学宪法法治知识灵活运用,给现场的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点二:【专家说】
感受宪法的温暖与力量,让宪法精神深植于心
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根本法,更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保障书。自我们出生起,宪法便来到我们身边,守护着我们的一生。它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更是捍卫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忠诚卫士。通过学习宪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历史,认识民族的精神,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翻开宪法的那一刻,都能感受到它蕴含的国家价值观,体会到它对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宪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原则,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力量源泉。
宪法法治教育,一项长久的规划
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的大好局面,也昭示着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已经取得全社会普遍共识、宪法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青少年是未来的国家主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宪法法律素养与青少年应当具备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一起,构成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宪法法治教育具有筑牢公民思想根基、培育公民基本素质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法治中国”的种子
从中小学选手的演讲中,能明显地感觉到,同学们对宪法的了解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对宪法的主要内容、作用以及国家的意义等都有很深刻的领悟。依宪治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现在的青少年,以后就是中国梦的建设者、圆梦人,党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所以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好,教育好。
时代变革中青少年宪法教育的解读与策略
教育有其与时代相适应的固有形态,不同教育形态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原理、方法、评价标准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教育史上出现过信仰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代形态。与这两种教育形态相对应的是,宪法教育也存在信仰教育和知识教育两种形态,但应作合理甄别。我们所说的宪法信仰教育,应当与单纯灌输式的信仰教育相区别,它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教育,是以普及和传授宪法知识为基础,通过提升受教育者对宪法的认同,最终实现宪法信仰确立的教育。我们不能指望一场庄严仪式带来的心灵震撼就能造就民众的宪法信仰,因为真正使民众建立宪法信仰的力量来源于宪法知识的积累。
唯有真切表达,才能彰显平凡生活中的宪法力量
在本次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中,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说明,唯有真真切切地表达,才能彰显每一个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宪法力量,真正触动人心。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提高对知识的认知。宪法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或学理层面的专业知识,还是一种公民素养层面的普及性知识。其二,加强对观念的塑造。宪法对国家的未来与人民的期许进行了全面描摹与规划。其三,提升对行为的践行。青少年学习宪法需要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样的“接地气”。
宪法教育,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塑造青少年的世界观
宪法教育是一个由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多个要素组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宪法教育是以宪法为核心内容,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向公民传授宪法知识、培养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的教育活动。宪法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公民了解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为共同推进依宪执政、依宪治国,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文化支撑。 青少年时期是童年与成年的过渡阶段,青少年的身体与心智在这一时期均经历着迅猛变化,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深入了解青少年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质,明确不同主体的宪法教育责任,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是精准实施宪法教育、切实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
以最真切的感情、 最朴质的语言、 最灵活的方式表达学宪法的心声
法治社会的健全在于违背宪法精神的行为会被人们意识到,权利受到侵害时人们懂得去维权,违法的行为可以被纠正。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媒体的报道中弘扬宪法精神,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例子是鲜活的,而显而易见的或隐蔽性的违背宪法精神的现象和行为也是存在的。老师们、家长们、法律专家们在教导和帮助青少年研读宪法时,可以再多一些求真务实的态度,多投入些同情心、 同理心,以最真切的感情、最朴质的语言、最灵活的方式表达宪法教育独特的心声。“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是一个过程,是一轮反思,是一次成长,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的一次作为,而不只是一次济济一堂的展演。
看点三:【选手讲】
和平的守护“宪”给少年的你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的张媛熙同学在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小学组冠军、最佳表达奖。“‘战争’这个词离我们并不遥远,之所以有着今天的山河无恙,是因为宪法践行者的负重前行。和平不仅仅是被宪法所守护着,更是被千千万万个践行宪法精神的人、维护宪法尊严的每一个人守护着。”她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宪法对和平的守护。通过她的演讲,我们看到了山河无恙背后的负重前行。
听见光的声音
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盲哑学校的符逸晨同学在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初中组冠军。作为一名视障人士,从出生时起,他就只能用耳朵去倾听这个世界。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讲述了宪法对残障人士的保障。从摸得到的试卷到摸得到的民主,盲人也可以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平等机会。法治的保障如同一束光,守护着残障人士的生活安康。尽管从未见过光,但人大代表手抚宪法的滚烫承诺、良法善治、成风化人的生动实践、党的领导下践行依法治国方略的点点星火便是他听得到的光。
我们都一样
来自澳门濠江中学的周倩若同学在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中获得了高中组冠军。她从自己生在澳门、长在北京的切身经历出发,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在宪法的保障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会因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而受到歧视。
合宪性审查,编织宪法画卷
来自北京大学的陈家铭同学在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中获得了高校组冠军。他从“同命不同价”的一个案例讲起,深刻阐释了合宪性审查的重要意义。 “人人平等”是政治誓言,是民心所向,更是宪法一直坚持的价值根基,落实到具体的司法解释中却变成了同命不同价。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合宪性审查,判断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要求。从法律法规到司法解释,如果与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不相符合,就必须予以纠正。